【耳咽管開放症】耳朵有回音原來是太瘦

耳咽管開放症,鼻咽癌,耳膜穿孔,耳膜鈣化,耳朵悶塞,珍珠瘤,紙片人

這陣子耳朵常常突然覺得悶悶的,感覺像是打哈欠時,聽不清楚 別人的聲音,自己說話時耳朵好像有共鳴聲,怎麼會這樣?台北榮總耳鼻喉部主任蕭安穗表示,有些人在平躺或彎腰低頭之後,症狀馬上獲得改善,就有可能是得了「耳咽管開放症」。日本知名藝人中島美嘉曾因罹患「耳咽管開放症」,突然宣布暫停所有演藝活動。

不斷聽到自己說話的回音
蕭安穗表示,成人的耳咽管約3公分,連接耳朵和鼻子,平時大多關著,只有在吞、打哈欠時才會打開,中耳得以在開啟的瞬間,調節壓力平衡。但若得到耳咽管開放症,耳咽管持續開啟,因中耳與鼻咽相通,自己講話的聲音,會經由喉 嚨、鼻子,經過通暢的耳咽管傳進耳朵,使得耳朵出現悶脹感,當事人可聽到自己說話的回音,講話稍微大聲點,回音會更大,甚至臉還會跟著震動。
嚴重者因為一部分氣流直接經過耳咽管進入中耳腔,使得平時不自覺的呼吸聲變得更明顯,患者常會因為聽到自己的呼吸聲而不堪其擾。不過,雖然患者會感到耳塞、耳鳴,但聽力通常不會受到影響。

紙片人是高危險群
在臨床上發現,耳咽管開放症的患者以 20~40歲的青壯年居多,男女比例約為 1:2,這可能與許多女性的減肥習慣有關。不少女性受到紙片人的迷思,對自己的身材要求愈瘦愈好,或是突然暴瘦,後來因為耳朵悶悶的不舒服,到醫院求診時,才知道得了耳咽管開放症。
現代人壓力大、焦慮、睡眠不足,也可 能得到耳咽管開放症,病患在發作前常有過度勞累或夜的情況。而運動時大量流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三叉神經病變、胃食道逆流、懷孕,都有可能得到此症。
耳咽管開放症可能發生在單側,也可能同時發生於雙側,通常早上剛睡醒時症
狀較輕,到下午會愈來愈明顯。有些患者只要平躺,或是彎腰將頭部放在膝蓋
上幾分鐘,即可緩解症狀,這是因為耳咽管附近軟組織和肌肉充血腫脹,使得耳咽管較容易關緊,但效果只是暫時的,維持不了多久症狀又會出現。
有的患者倒吸鼻子後,會覺得舒服一 點,因為吸鼻子會抽出中耳腔的空氣,造成鼻咽部暫時性的負壓,讓耳咽管得以關閉,但仍只是治標不治本,不舒服的感 覺很快又來了,而且患者會因反覆吸鼻子而使得耳膜內縮,長期可能導致中耳塌陷,甚至演變成珍珠瘤,因此,不建議以吸鼻子來改善症狀。
耳咽管開放症的症狀,有時候會在幾天後自然獲得改善,但如果持續不舒服就建議求診,先檢視耳膜,並接受聽力檢查和中耳鼓室圖檢查。若確診為耳咽管開放症,最佳的治療方式是針對造成的原因加以改善。如果是因體重過輕所引起,會先建議患者增加體重。這類患者大多有睡眠不足和焦慮的症狀,建議要有充足的休息並讓自己放輕鬆、適度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只要調整生活型態,一段時間後症狀通常會獲得改善。

手術的治療效果有限
如果仍然無法解除症狀,在醫師的建議後可考慮口服組織胺藥物、燒灼耳咽管 開口、裝置中耳通氣管、自體脂肪填塞術、注射玻尿酸或以軟骨、矽膠小管來填塞耳咽管等,但通常只有極少數因為症狀無法獲得緩解,且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作息,才需評估手術的必要性,且治療效果有限。
由於感冒、鼻子過敏發炎也會使得中耳氣壓暫時下降,出現耳朵悶塞的感覺,有些民眾會因耳悶就自行到藥局買藥治療,但這類藥物多半含有抗組織胺和去充血劑,反倒可能加重症狀。台北榮總耳鼻部主任蕭安穗醫師解釋,改善耳咽管開放症是冀望組織腫脹,但這類藥物反倒會讓組織更乾燥,不但不能讓耳咽管的管徑縮小,反而更通暢。
要注意的是,出現耳朵悶塞感未必都是耳咽管開放症。若得鼻咽癌,也會因為
腫瘤阻塞鼻咽,而以單邊耳悶感做為表現。 此外,耳膜穿孔、耳膜鈣化等也可能出現耳朵悶塞感,必須進行鑑別診斷。有些人會有疑問,坐飛機、搭電梯時也可能會出現同樣的症狀,當飛機在起飛、降落,或搭快速電梯登上高樓時, 也會出現暫時性耳朵悶悶的感覺,甚至有疼痛感。這算不算是耳咽管開放症?蕭安穗表示,這是因為耳咽管來不及調整外界大氣壓力快速的變化所導致,所以,請民眾不必擔心 。


以上資料摘自:常春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