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健】淺談異位性皮膚炎


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於揮汗淋漓之際,不少家長會發現家中的小寶貝怎麼皮膚又乾又紅,甚至持續抓癢個不停呢?若遇到這樣的情形,很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喔!

dermatitis、異位性皮膚炎、幼兒保健、塵螨、過敏原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反覆性發作的皮膚過敏性疾病,通常在嬰幼兒期表現,之後隨著年齡增長,症狀會有所改善或逐漸緩解。目前臺灣兒童的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約為8~10%。嬰幼兒的皮疹主要分布於臉頰、頭部與四肢伸張側;年齡較大的兒童則於四肢屈曲側、手肘、前胸等處有較明顯的皮疹。

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的症狀為皮膚會奇癢無比,特別是在晚上會更加嚴重,長期下來會干擾病人的睡眠、情緒、課業或工作上的表現,對病患與家人的生活品質均有非常大的影響。異位性皮膚炎也會造成皮膚表面上的變化,由「癢→抓→疹」一再地惡性循環而形成皮膚「苔癬化」。過度的搔抓亦會使得皮膚產生傷口,進而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發炎,讓病情更為嚴重。

兒童早期的異位性皮膚炎表現與父母親的過敏體質有顯著的關聯性,另外有些和表皮細胞分化相關的基因與後天的免疫調節亦會影響異位性皮膚炎的表現。過度流汗、感染、接觸過多的過敏原(如牛奶、雞蛋、花生、堅果、魚、硬殼海鮮、灰塵、黴菌、二手煙等等),均為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的誘發因子。


針對罹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平時應注意保濕與溫度調節,保持適當的濕度,不要處於太冷或太熱的環境。夏天由於氣候悶熱潮濕容易出汗,汗水會刺激皮膚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惡化,故建議減少激烈運動,流汗時適時用毛巾擦汗,並盡量穿著純棉衣物;另外室內可使用冷氣機減少流汗,但要注意冷氣不要使用太久,以免造成皮膚過度乾燥而加重異位性皮膚炎。沐浴時選用溫和的清潔用品,避免洗過熱或是過久的熱水澡,洗澡後使用保濕乳液防護等等,均能減緩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另也應避免環境中可能引起過敏之刺激物,如灰塵、塵螨、清潔劑、化學物品、游泳池的氯、花粉、有機溶劑等等。家長可從減少家中絨毛玩具與地毯,盡量清除家中灰塵雜物作起。

若使用保濕乳液或藥膏仍無改善時,可考慮使用局部類固醇藥物治療,於急性期時短期塗抹於固定部位,即可達到很好的效果;目前也有免疫調節藥物與抗組織胺可用以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另外,若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處因長期搔抓而有輕微的感染時,則可短期使用局部抗生素治療。

總而言之,異位性皮膚炎是種慢性且多樣面貌的疾病,唯有透過平時適當的皮膚照顧,並尋求正確的醫療,醫病間互相的溝通了解,才是成功治療的最佳法則。



以上資料引用:高醫醫訊 小兒科部 楊書婷醫師 /小兒過敏及免疫科 洪志興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