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幼兒期及青春期是孩童快速成長的階段,也是儲存骨本的黃金時間,應把握「三多一少」的原則幫助孩子練就「鈣」世武功,即多吃高鈣食物、多曬太陽、多運動、少喝碳酸飲料,如此可以強健骨骼,長大避免骨質疏鬆的威脅。
鈣質的重要性不僅在於骨質密度的貢獻,人體也需要鈣來幫助心臟、肌肉和神經的正常運作。不過,根據二○一三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六歲以下幼兒的鈣攝取不足率約六成,其他年齡層更達九成以上,尤其是十三至十八歲國中及高中生的鈣攝取近百分之百未達建議量,若不加以改善,這些孩童邁入成年後,恐將成為骨質疏鬆症的候選人。
為協助家長幫孩子從小練就「鈣」世武功,建議可依照「三多一少」的原則。
第一多:「多吃高鈣食物」,其中乳製品可說是首選,像牛奶、優酪乳、起司都是很好的鈣質來源。不過,孩童若有乳糖不耐症或過敏的問題,其他的食物如菠菜、花椰菜、芥藍菜、蛋黃、豆製品都是可考慮的替代品。
第二多:「多曬太陽」,余俊賢醫師表示,攝取鈣質後需要維生素D以促進腸胃吸收效率,而製造維生素D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多曬太陽。
第三多:「多運動」,余俊賢醫師指出,運動可增加骨質密度,尤其是抗重力運動,如彈跳、打籃球、跳繩、跳高、舉重,都有助強化骨骼。
一
少:「少喝碳酸飲料」,缺了這一招有可能前功盡棄。碳酸飲料含磷量高,飲用過多血液中磷的濃度升高,人體就會將儲存在骨骼中的鈣釋出,以保持鈣、磷比例的平衡。長期下來,就會引發骨鈣不足和骨質流失的問題。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長高,除了日常飲食外,還會買鈣片幫孩子補充鈣質,其實鈣質和長高並沒有直接關係,身高主要還是取決於遺傳因素;而孩童每階段的鈣質需求量也不相同,若攝取過量,腎臟因無法完全吸收而排出過量鈣質,會造成血鈣,嚴重還可能導致腎結石。
至於坊間也流傳,用大骨湯煮稀飯或泡牛奶給孩童吃可增加鈣質的攝取,但大骨湯的鈣質微乎其微,還可能因而攝取過多的脂肪及重金屬,影響孩童生長。
以上資料引用:慈濟醫院人醫心傳 臺北慈濟醫院兒科部副主任/余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