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親子】「親餵母乳」-職業婦女返璞歸真的哺育之路

育嬰親子,嬰幼兒照護,母乳,親餵母乳,哺餵母乳,哺集乳,新生兒

一名同事正在跟她剛生產完的同事小真對話~

同事:「小真,妳寶寶多大了啊?什麼時候要回來上班呢?」
小真媽媽:「我育嬰假請半年,正準備要回職場了,現在都還是在親餵母乳」
同事:「什麼?還在親餵?這樣怎麼可能有辦法上班?趕快改瓶餵啦!」
小真媽媽:「我.........,我知道啊!可是我女兒她只有滿月前有喝過奶瓶,後來我都親餵,這陣子試了好多奶瓶,她不喝就是不喝,我也很頭痛啊!」

在母乳哺育的推廣之下,越來越多媽咪選擇哺餵母乳,也越來越多媽咪選擇回歸最自願的哺育方式–「親餵母乳」(latch-on)。有許多研究發現,人類的嬰兒在自然的狀況下,就像其他哺乳動物的新生兒一樣,有能力自己找到母親的乳房並且開始吸吮,這個能力可能持續到出生幾個月內仍存在。換句話說,親餵母乳是很自然而且出於本能的。然而,當嬰兒為低體重兒、早產、或是母親/嬰兒生病、母親為職業婦女需要外出工作時,導致母親與嬰兒必須分開,親餵就有可能被其他方式取代。


誠如文章開頭的對話當中,不難發現現今的社會,特別是對於職業婦女來說,「親餵」並不是一個常見的哺育方式,主要的考量還是母嬰分開的關係;在門診的諮詢當中,發現許多媽咪也會因為日後必須工作的關係,而選擇自出生沒多久就直接改為瓶餵。根據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出版的刊物得知,職業婦女若想要兼顧「哺乳」與「工作」,可能會遇到一些困境,包含哺乳角色無可取代、多重角色難以兼顧、脹乳或擠乳的不適、缺乏專屬的哺集乳空間、缺乏方便的哺集乳時間、缺乏支持性人際網路。若這些客觀的因素有機會克服,職業婦女慢慢的會產生個人專屬的步調,也在這些哺集乳的零碎片段中享受哺育的美好。

職業婦女維持親餵有許多好處,例如增加泌乳刺激、促進乳量、減少手擠乳或電動擠乳的時間、建立早期親子依附、奠定日後親子關係的基礎。可能遇到的問題是母嬰分離時孩子的飲食狀況、親餵時無法完全定量且擔心孩子的營養是否足夠、夜間若維持哺乳可能會影響母親睡眠及隔日工作。

在此筆者提出兩個母乳哺餵,特別是「親餵」時的重要概念:
()著眼孩子的生長曲線,而非奶量:
國人的寶寶都有一本兒童健康手冊,當中的「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圖一),分別有:男孩、女孩身高、體重、頭圍三個生長指標的百分位圖。每張曲線圖有五條曲線;由上到下分別代表同年齡層之第97百分位、85百分位、50百分位、15百分位及3百分位。一般而言,嬰幼兒的生長指標若落在第97百分位及第3百分位之間,均屬正常範圍,每個寶寶若有依循著「自己」的生長曲線,就不至於太擔心營養不夠的情況。親餵寶寶的生長曲線尤其重要,建議家長每次帶孩子就診或施打疫苗時,若有量身高、體重、頭圍時便可將此資料點入「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以評估嬰幼兒的生長情形。

()副食品哺餵及鐵質添加:
母乳是正常新生兒最佳營養來源,足月產之正常新生兒於出生後應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exclusive breastfeeding)4-6個月大。於4-6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超過6個月之後,繼續純母乳哺育者,如無適量副食品補充,會有營養不良危機。若職業婦女持續哺育母乳,要留意孩子4-6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以天然食材為主,並且可以慢慢練習使用杯子。對於完全親餵的職業婦女來說,若是寶寶的副食品進食狀況、生長狀況良好,甚至可以考慮上班或母嬰分開的時候,寶寶完全進食副食品,當母嬰一起的時候再哺餵母乳即可。此外,6個月左右嬰兒本身鐵存量不夠,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4個月後尚未使用副食品之前,應開始每天補充口服鐵劑 1 mg/kg/day。鐵存在於紅色的肉類、芝麻、紫菜、紅豆、豬肝、牡蠣、魚類、乾果,目前市售嬰兒米麥粉也有添加鐵。因此建議副食品的選擇應該及早加入富含鐵質的天然食物。

親餵母乳時親子間互動的畫面真的是多到無法數算,雖然會有疲憊,但親餵時看著孩子滿足的臉龐,母親被依賴、被需要時,母親的心也被滿足了。


以上資料引用:高醫醫訊  新生兒科  李珮綸 主治醫師(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