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失智症警訊不可輕忽


阿茲海默氏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血管性失智,失智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醫師,我爸爸最近記憶力退化得很快,是不是得了老人癡呆症?」這樣的問題,在神經科診間經常都聽得到。所謂的老人癡呆症(正確應該是稱為失智症),就是一個原本智能正常的人,因為某些因素導致的智能退化,它並不是一個單一疾病,而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症候群,也就是不同的原因卻產生類似的症狀。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記憶力衰退,容易忘東忘西,除了記憶力之外,其他認知功能,如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判斷力、抽象思考、注意力等也都有可能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出現一些精神症狀如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而這些症狀常影響工作能力或人際關係。

  
      失智症是和年紀有相當的關聯性,根據國內統計調查,在6065歲人口當中,失智症盛行率約有1.2%,也就是大約100人中有1位罹患失智症,之後每增加五歲,盛行率就增為兩倍,到了90歲以上老人,盛行率約有三成,也就是10個人當中就有3位是失智症患者。隨著世界各國人口老化,失智症的患者逐漸增加,這個疾病已經是被重視的議題,因為失智症患者,會逐漸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需他人照顧。根據目前研究推算在西元2060年,台灣將有近80萬的失智人口,對於下一個青壯世代,將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

    現在的社會,很多人都未和年老的父母親住在一起,或是即使住一起也輕忽了失智症的症狀,在門診中常看到許多失智症的患者初次就診時,症狀已十分嚴重。失智症初期症狀輕微,以記憶力來說,可能出現常忘記東西放哪、忘了別人剛講的事、搞不清現在是幾月幾日或禮拜幾等症狀。在語言功能方面,則有時會說話不流利、某些東西名稱或人名講不出來。其他症狀比如較不熟悉的地方會迷路(空間感有問題)、個性情緒改變、日常生活或工作的能力退化(財務管理、煮飯)等等,限於篇幅無法在此一一介紹。這些輕微症狀在初期時和正常老化很難區分,也常延誤了診斷時機,建議若有發現上述症狀,可先至神經科或身心科門診就診,由醫師或心理師做進一步評估。

  一般診斷失智症,除了智能評估外,醫師通常還會安排一些檢查,像是腦部影像檢查、腦波圖及抽血等,其目的是為了釐清失智原因。因為除了最常見的阿茲海默氏症外,有些疾病導致的失智症狀是可能透過治療而恢復的,像是營養失調(如維他命B12或葉酸攝取不足)、腦部特定病灶(如水腦症、腫瘤)、新陳代謝異常(如甲狀腺功能異常、電解質不平衡)、感染、藥物、酒精等等。

  最常見的失智原因就是阿茲海默氏症症狀最為明顯是記憶力衰退併有兩種認知功能缺損。而所謂的路易氏體失智症除了認知功能外,常伴隨身體僵硬、手抖、步態不穩、以及明顯的精神症狀如幻視或幻聽。額顳葉型失智症早期即出現人格變化及行為控制力缺損,也容易早期出現語言障礙。除了上述退化性失智症外,由於腦中風或腦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的血管性失智,也是很常見的原因。

  以目前醫藥科技對於失智症治療方式十分有限。阿茲海默氏症雖有藥物可減緩退化速度,但無法治癒,最終仍然會導致嚴重失能後因併發症死亡。血管性失智症治療所注重的和腦中風的預防一樣,首先要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避免抽菸,並可考慮給予抗血栓藥物治療。至於其他的退化性失智症,只能針對特定的症狀予以緩解,像是肢體僵硬顫抖,或是精神症狀。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嘗試其他治療如認知功能訓練,音樂或藝術治療等,多少也會有所幫助。隨著社會步入高齡化,失智症的問題也越來越被重視,在此希望這篇文章能給讀者一些概念,對此疾病多一分警覺。


以上資料引用:仁愛醫院【神經內科 林俊豪 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