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翔翔是一位提早3個月來報到的巴掌仙子,出生體重780g,媽媽產後第一次來加護病房探望,翔翔孱弱的身軀插滿了導管,媽媽不禁淚眼汪汪,對著翔翔說:「對不起,媽媽不是故意這麼早把你生下來讓你受苦」,經醫護人員的安慰、鼓勵與支持,漸漸的產生母育信心,加上護理師提供早產兒母乳哺餵資訊,已有充足的母奶量,媽媽坐完月子以後,向工作單位申請育嬰假,每天都來加護病房陪伴翔翔。在醫護人員悉心照護下翔翔一天天的長大,餵食母奶量由1ml逐漸增加到30ml,體重也穩定的上升。此時出生60天,體重已達到1800g,護理師鼓勵媽媽來執行袋鼠護理,當媽媽抱著小翔翔,小翔翔安穩的躺在媽媽的懷裡,第一次的親子肌膚接觸,媽媽流下感動的眼淚。
母奶對早產兒的好處,可以增加早產兒的免疫力,減少感染、幫助腸胃道的成熟,易消化好吸收,促進神經學的發展。出生未滿37週的寶寶,都是屬於早產兒。因為懷孕週數不足,其吞嚥功能尚未發育完成,直到矯正年齡34週以上的嬰兒才有吸吮及吞嚥能力,但是要到37週,呼吸、吸吮及吞嚥三者功能才可以達到協調,協助早產兒親餵的過程中,常遭遇到吸吮的困難,因此早產兒父母容易產生母乳哺餵的挫折,此時醫護人員的支持顯得很重要。
如何哺餵早產兒
母親產後越早開始擠奶越好,最好產後6小時內或者體力恢復就要開始擠奶,次數應該依照餵母乳的頻率一天至少8次,平均2至3小時一次,擠乳次數會決定乳汁量,如果一天只擠一兩次,或晚上很久一段時間沒擠奶,奶水供應會減少。
早產兒媽媽每一個階段的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較高的蛋白質更是適合早產兒的營養需求,早產媽媽的初乳量並不多,卻已經足夠早產兒攝取所需,早產兒的胃容量如同當時拳頭般的大小而已,出生第一天早產兒每公斤體重胃容量大約是2cc,日後逐漸增加胃容量。這個階段的早產兒即使無法吞嚥,可以使用鼻胃管餵食法,直接將母乳輸送到早產兒胃裡餵食。
隨著早產兒在加護病房的成長,需要鼓勵父母參與照顧的機會,熟悉照護技巧,臨床最見的是執行袋鼠護,能提供安撫與放鬆,也藉此增加父母與早產兒相處的機會。並能了解其早產兒獨特的照顧需要,透過學習照護活動,茁壯其親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