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療人文月刊 /輪狀病毒!嬰幼兒小心!! |
媽媽抱著一歲半的佑佑衝進急診室,「請救救我的孩子……」佑佑的小小身軀正抽搐著。看到蒼白的小臉上毫無血色,唇色發紫,我們馬上將佑佑接過來抱進急救區,立刻給與氧氣、抽血,將靜脈留置針也打上了,在醫師的指令下,給了一劑鎮靜藥物後,抽搐終於停止了!佑佑的媽媽難過地說他從沒有這樣過,最近因為發燒、嘔吐較頻繁,沒想到會這麼嚴重。
我們將佑佑留院觀察,經過三天的檢查,確診為「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好發於冬季
輪狀病毒(Rotavirus) 以其「高感染率」、「高就醫率」、「高住院率」,又稱為三高病毒,名字的由來,是因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外觀如輪子而得;輪狀病毒腸胃炎全年皆可發病,臺灣地屬亞熱帶所以好發於冬季,罹病的高峰期約在一、二月,最常侵犯六個月至兩歲大的嬰幼兒,潛伏期約二至七天,發病造成的嘔吐約持續一至二天,當嘔吐減少時便開始厲害的腹瀉,糞便的形狀通常是稀水樣且帶酸味如蛋花湯般,腹瀉的情況加劇後加上發燒、食欲降低,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抽搐、休克。
治療以改善不適為主
● 預防脫水:
嬰幼兒因水分多儲存在細胞外液,故流失得較成人快,當孩子精神活力變差,出現前囟門凹陷、眼眶周圍凹陷、尿量減少、哭泣時沒眼淚等症狀,表示可能有脫水現象,應盡速就醫,依據醫師評估必要時應施打大量點滴補充水分。
● 改善電解質不平衡:
嘔吐、腹瀉會因胃液及腸液的流失導致電解質不平衡,進而產生抽搐、休克等併發症,通常會先抽血檢驗,依據血液檢查體液電解質變化,由醫師評估給予適合的大量點滴,並持續追蹤異常的電解質項目。
● 症狀治療:
目前並無有效的藥物可以完全治療,只能給予支持療法,補充水分、電解質,適時的給予口服症狀治療藥物,改善因發燒、嘔吐、腹瀉引起的不適。
嘔吐時不要進食 讓腸胃休息
1. 當嘔吐症狀明顯時:應停止餵食,讓腸胃道「休息」至少六至八小時;恢復進食時,應採漸進式飲食。
2. 飲食選擇:由米湯開始攝取,如無嘔吐情形後再給予白稀飯、白吐司、白饅頭等,並少量多次進食。鼓勵多喝水補充體液,依醫師建議選擇口服電解質液補充;市售的運動飲料含糖及含鈉量過高,反而會增加腸道滲透壓負擔。
3. 若小朋友進食配方奶:可依醫師建議將牛奶稀釋成二分之一後給予,或者更換牛奶為無乳糖配方奶粉。
4. 哺餵母奶:可繼續哺餵,因母奶易消化且營養均衡,可增加免疫力,所以在沒有嚴重嘔吐的情況下,仍可照常給予。
腹瀉頻繁時 留意臀部乾燥舒適
嚴重的腹瀉後常因反覆清潔臀部、清潔方式不當、沒有勤換尿布等等,造成尿布疹,甚至黏膜破損,所以在腹瀉頻繁時,應盡量保持臀部皮膚乾燥舒適,並勤換尿布,如果已出現尿布疹或皮膚黏膜發紅、破損時,避免用濕巾或衛生紙擦拭,應以清水直接清洗臀部後,用毛巾或紙巾拍乾,或可於就診時諮詢醫師,由醫師進行評估是否需要使用保護皮膚的藥膏。
常洗手可降低感染 可接種疫苗
輪狀病毒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透過與病人的密切接觸,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後未徹底洗手等;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後,病毒會由糞便排出,因此在處理完小朋友的排泄物後,需注意洗手以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經常洗手可降低感染的機會。大部分的病毒尚無疫苗,但目前市面上已有輪狀病毒疫苗,而接種輪狀病毒疫苗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其接種對象為六至三十二周之嬰兒,共需口服三劑,分別於二、四、六個月大時給予,第三劑不建議用於超過三十二周之嬰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雖無明顯副作用,但仍有少部分幼兒出現輕微腹瀉及發燒或過敏情形,建議經小兒科醫師評估後考慮是否適合接種。
雖然受到輪狀病毒感染的孩子,大部分都僅給予大量靜脈輸液、症狀治療,在臺灣致死率也不高,但嚴重的水瀉,造成脫水而須住院、施打大量靜脈輸液的比率仍然很高,預防勝於治療,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後能提供孩子們多一層的保護,在腸胃炎的感染期間,可減輕感染後的病程,大幅降低住院率。
文/鄭雅君 花蓮慈濟醫院兒科病房護理長
俞至宣 花蓮慈濟醫院兒科病房護理師
編審/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健康專欄編輯小組
【以上資訊取材自:慈濟醫療人文月刊/1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