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智症是和年紀有相當的關聯性,根據國內統計調查,在60至65歲人口當中,失智症盛行率約有1.2%,也就是大約100人中有1位罹患失智症,之後每增加五歲,盛行率就增為兩倍,到了90歲以上老人,盛行率約有三成,也就是10個人當中就有3位是失智症患者。隨著世界各國人口老化,失智症的患者逐漸增加,這個疾病已經是被重視的議題,因為失智症患者,會逐漸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需他人照顧。根據目前研究推算在西元2060年,台灣將有近80萬的失智人口,對於下一個青壯世代,將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
在語言功能方面,則有時會說話不流利、某些東西名稱或人名講不出來。其他症狀比如較不熟悉的地方會迷路(空間感有問題)、個性情緒改變、日常生活或工作的能力退化(財務管理、煮飯)等等,這些輕微症狀在初期時和正常老化很難區分,也常延誤了診斷時機,建議若有發現上述症狀,可先至神經科或身心科門診就診,由醫師或心理師做進一步評估。
最常見的失智原因就是阿茲海默氏症,症狀最為明顯是記憶力衰退併有兩種認知功能缺損。而所謂的路易氏體失智症除了認知功能外,常伴隨身體僵硬、手抖、步態不穩、以及明顯的精神症狀如幻視或幻聽。額顳葉型失智症早期即出現人格變化及行為控制力缺損,也容易早期出現語言障礙。除了上述退化性失智症外,由於腦中風或腦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的血管性失智,也是很常見的原因。血管性失智症治療所注重的和腦中風的預防一樣,首先要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避免抽菸,並可考慮給予抗血栓藥物治療。至於其他的退化性失智症,只能針對特定的症狀予以緩解,像是肢體僵硬顫抖,或是精神症狀。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嘗試其他治療如認知功能訓練,音樂或藝術治療等,多少也會有所幫助
以上引用:仁愛醫院【神經內科 林俊豪 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