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療:降低疼痛、消炎腫脹的好方法
冷療是一種利用低溫來治療身體組織的方法。冷療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前2500年,埃及人利用冷來治療受傷與發炎。而在拿破崙時代亦有文獻記錄利用冷來協助截肢手術。而由於冰並不如熱源一般容易取得,因此在歷史中的發展要等到人造冰普及後才開始大量地應用。
冷療可以透過減少組織血液流量、減慢組織新陳代謝、提升痛閾等機制來達到治療效果,是一種簡單、有效且副作用少的治療方法。大致上可以透過以下三種機制來達到治療效果。
1. 減少組織血液流量
當冷刺激作用於局部組織時,會導致血管收縮,減少組織血液流量。這可以達到以下效果:
- 減少出血:受傷後,局部血管會破裂出血。冷療可以降低局部血流量,減少出血量,進而避免瘀血腫脹。
- 減輕發炎:發炎時,局部會聚集大量白血球和發炎物質。冷療可以降低血流,減少白血球和發炎物質的聚集,進而減輕發炎反應。
2. 減慢組織新陳代謝
組織的溫度降低後,新陳代謝速率也會跟著降低。這可以達到以下效果:
- 減少組織耗氧量:受傷的組織通常會腫脹、發炎,導致血流受阻,組織缺氧。冷療可以減慢新陳代謝,降低組織耗氧量,保護受損組織。
- 減輕疼痛:組織缺氧時會產生乳酸等代謝廢物,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疼痛。冷療可以減慢新陳代謝,減少代謝廢物的產生,進而減輕疼痛。
3. 提升痛閾
痛閾是指感受到疼痛所需的最小刺激強度。冷刺激可以阻斷疼痛訊息傳遞,提升痛閾,達到止痛效果。
❗❗冷療注意事項❗❗
冷療雖然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注意事項需要留意:
•避免靠近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