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近年來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電腦、家電與各項便捷的工具出現,人們不再需要耗費大量勞力以換取生活所需,人民生活習慣多趨向於缺乏運動、高糖、高脂等不當飲食,肥胖人口比例上升。勞工們在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下,還要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及漸增的工作壓力,過勞的問題於是產生。
過勞引起之主要疾病為腦血管疾病與心臟疾病二大類。前者疾病種類包括腦出血、腦梗塞、蜘蛛膜下腔出血及高血壓性腦病變等。後者包括心肌梗塞、急性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狹心症、嚴重心律不整、心臟停止及心因性猝死。
◆那些工作容易產生過勞現象呢?
可能影響血壓,進而影響血管健康的,包括高壓力及不良的人際關係的工作、噪音工作環境、長時間工作及輪班制度不佳、工作環境有高溫、噪音、較大溫差及時差等。
勞工若本身罹患高血壓症、動脈硬化(冠狀動脈、腦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控制不佳者,其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風險自然比常人更高,若生活中的危險因子無法改善,如肥胖、高鹽分、高脂肪飲食習慣,吸菸、飲酒、不當藥物使用使得血管更不健康;最後,勞工若從事上述所說容易過勞的工作內容,即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目前很多行業如服務業、醫療照護工作,因責任制或標榜服務至上的精神,常會衍生工時爭議。過勞認定的關鍵,包括工作時數、工作內容與壓力強度等要素。最客觀且容易評估者為工作時數。
◆法律上,上班時間、工作時數如何去認定呢?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工作時間」是勞工在雇主指揮監督之下,於雇主之設施內,或雇主指定之場所提供勞務或受令等待提供勞務之時間。而且雇主有記載工時義務。若是勞工下班之後在工作場域外,雇主還透過通訊軟體(如line)、電子郵件、電話等要求繼續工作,勞工可以記錄工作的起訖時間,輔以對話、通訊紀錄或完成文件交付記錄等證明,要求雇主來補登載工作時數並計算加班費。若是勞工對事業單位工作之型態有相關建議,亦可透過工會、勞資會議及事業單位內部申訴管道反應。
勞工之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為避免發生憾事,《職業安全衛生法》及附屬法規已增訂「預防過勞條款」,已經很明確規範,雇主使勞工從事輪班、夜間工作、長時間工作等作業時,為避免勞工因為異常工作負荷而引發疾病,應該辨識及評估高風險族群的勞工,並安排醫師面談及健康指導,或是調整或縮短工作時間以及更換工作的內容。並應該實施健康檢查、健康管理及健康促進等預防措施。
綜上,除了雇主有保護員工的責任,員工更有提升自己健康的義務,應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控制體重、健康飲食-多吃青菜水果以及高纖維的食品,少吃加工食品,少用調味料,少吃高油脂的食物、維持適當的運動、戒菸、戒酒,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情況,如定期量血壓、做成人健康檢查。期待員工能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工作,讓企業提升競爭力,塑造勞資雙贏。
以上資料引用:高醫醫訊 職業暨環境醫學科/陳藝祐‧林瑜茵 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