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或老年人有手腳冰冷的毛病,冬天會藉由泡腳來驅寒,不過泡腳也有許多注意事項,像是水溫太高可能燙傷,若有腳部疾患,仍應就醫治療而非倚賴泡腳!
明娟是骨感美人,吃也吃不胖的身材羨煞不少人。不過,外表窈窕漂亮的她,卻有著一年四季都雙腳冰冷的困擾。經過詳細健康檢查後,醫師告知無特殊疾病,應是天生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她嘗試每晚睡前以溫水泡腳,的確稍有改善了!
◆雙腳小毛病 一一盤點解析
許多民眾常有腳冰冷、腳抽筋、腳水腫、腳麻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是哪些病因?
腳冰冷:這是許多身材較纖細或瘦小的女性常有的困擾。容易腳冰冷,大多是因為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有些是天生的、有些則是因周邊神經或血管病變所造成。如心臟或血管功能不全、體內血液量不足或血管阻塞、低血壓等,都會使末梢血管血流供應不足。此外,壓力過大時,會影響自律神經系統,使得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管收縮、末梢循環變差,也可能引起腳冰冷。但一般來看,只要就醫檢查沒有發現明顯心血管系統疾病,通常腳冰冷不是太大的問題,最重要的保養就是維持水份攝取充足、盡量保持心情放鬆,並注意足部保暖。
腳抽筋:任何年齡都可能出現。一般來說,電解質中的鈉、鉀、鈣等離子濃度不平衡、運動中及結束後的肌肉疲勞,以及較少見的神經肌肉等疾病,都可能引起腳部抽筋、痙攣。
腳水腫:如果發現自己經常兩腳水腫,就應檢查是否為心、肝、腎臟等器官功能不良所引發的症狀。倘若心臟衰竭造成下肢血液回流不足、肝硬化造成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及體內蛋白質製造不足、或腎衰竭造成血中蛋白質過度排出,體液就會滯留在兩腳造成水腫。另外,甲狀腺功能低下症也會造成雙下肢水腫;而單腳水腫則可能來自淋巴回流受阻或靜脈功能不良,如中老年人常見的下肢靜脈曲張。
腳麻:很有可能源自周邊神經病變或腰薦椎神經根病變,是復健科病患常見的症狀,民眾千萬別自行判斷是「血路不通」,而輕忽腳麻背後的警訊。許多患者因為身體某處的神經受到壓迫,例如頸椎、腰椎長骨刺或椎間盤突出,壓迫到頸椎或腰椎神經根,在該神經根所支配的手腳感覺部位也可能出現「麻」的症狀。值得提醒的是,中風初期可能會出現持續性腳麻,並伴隨其他感覺及動作障礙。所以,民眾如突然腳麻,應儘快就醫。
要注意的是,如果有上述提到的種種腳部不適問題,首先還是應該先就醫了解病因,進而接受最適當的治療。在某些情況下,泡腳或許可以緩解不適症狀及達到治療的效果;但若只自行泡腳而不就醫診治,則有可能延誤病情,得不償失。老年人以及下面所提到要特別注意的族群,在進行泡腳前,都應先諮詢自己的醫師是否適合。
◆泡腳像熱療 促進身體代謝 糖尿病患要小心燙傷
泡腳對健康的好處,最直接的是可藉由溫或熱水的局部淺層熱療,增加組織的溫度。以復健物理醫學的觀點討論,泡腳能透過泡腳的溫熱水產生對流熱。根據研究,熱療部位的溫度每上升10度,代謝速率就會提高2到3倍。皮膚和皮下組織增加溫度後,會經由神經影響全身,促進局部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環。此外,局部熱療還有助於提高組織攝氧量、增加營養物質供應、降低關節僵硬程度,以及放鬆肌肉關節。肌肉放鬆後就會讓人更為鎮定,而全身肌肉放鬆也是入眠的必要條件之一,這也是泡腳可能讓睡眠品質變好的原因之一。而水療除了軟化皮膚角質外,更可藉由水的水壓、浮力、水流等物理特性及機械效應,達到消腫、促進靜脈回流及淋巴循環、止痛、局部按摩等效果。
若有以下情形,則建議泡腳前先諮詢醫師是否適合,且應特別注意水溫、時間及泡腳後的皮膚狀況。
1、糖尿病病患。由於糖尿病可能引起周邊神經病變,導致神經不敏感,繼而失去對溫度的正常感覺,容易因無法察覺過高的水溫而燙傷,因此務必詢問醫師是否適合泡腳。
2、無法正確表達感受,如有意識或溝通功能障礙的人,泡腳時需特別注意水溫,並建議有照護者全程陪伴並密切觀察。
3、靜脈曲張或動脈硬化者,若血管功能不全、循環差、散熱也差,可能會燙傷。腳部若已出現嚴重靜脈曲張,血管壁也會變得很薄,若接觸太熱的水,可能因血流量增加及血管更佳擴張而造成血管破裂,需特別小心。
4、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心臟病、高血壓,呼吸系統障礙者,也要先與醫師討論病情是否適合泡腳。
以上資料引用:全民健康基金會 健康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