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保健】診斷子宮異常出血利器-談子宮鏡檢查

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亂經、停經、更年期、子宮鏡

45歲的陳太太抱怨近一年來月經量越來越多,越拖越久,甚至流到頭暈目眩,婦產科醫師在超音波下發現子宮內膜太厚,於是安排了子宮鏡檢查,發現原來是子宮內膜上長了很多小息肉,在子宮鏡處理後,現在月經又恢復正常,出血量也不再那麼多了。

50歲的李太太正處於更年期,月經紊亂,總是不以為意,這一次整整出血了一個月,實在忍不住,到婦產科求診,醫師在超音波下發現內膜太厚,於是做了子宮鏡發現內膜異常增生,經過內膜的切片,病理報告為子宮內膜癌,李太太懊悔地說,其實月經已經異常很久,如果能早點就診,可能最後的結果就不是這樣了…。

月經異常是婦科門診常見的婦女求診原因之一,佔了婦科疾病的10-15%。婦女從初經來潮邁入生育期,再進入停經期的這一段期間,平均長達35-40年,以平均壽命是78歲來算,台灣婦女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歲月,是生活在每個月都會有月經來潮的日子裡。

造成月經異常的原因很多,如表一所列,有可能是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子宮內膜息肉或子宮內膜癌等病態性原因;也有可能是機能性的,例如高泌乳激素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甲狀機能不足等荷爾蒙失調問題,或是單純的生活規律紊亂、壓力、營養失調引起的亂經。因此,在治療月經異常前必需先依月經異常之形態先作好一些臨床評估,包括血液檢查、超音波檢查、子宮頸抹片、凝血及出血時間、尿液妊娠試驗等基本檢查,視情況考慮作卵巢機能、泌乳激素、甲狀腺機能、睪丸激素等荷爾蒙評估。當排除了機能性及賀爾蒙的問題,上述檢查都正常的情況下,下一步不可或缺的利器就是子宮鏡檢查。

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亂經、停經、更年期、子宮鏡

超音波檢查對子宮腔內太小的病灶診斷率較差,可於月經週期結束後安排陰道超音波檢查以提高診斷率,若懷疑有子宮內膜的病灶,可進一步安排子宮鏡的檢查與治療。

子宮鏡可分為診斷型治療型診斷型子宮鏡管徑小,病人不需麻醉,不需住院,檢查時間只要5分鐘,檢查後即可回家。治療型子宮鏡則需麻醉,以減輕病人的不適,但同時可進行診斷及手術。子宮鏡手術的治療範圍很廣,從最簡單的子宮腔病灶的診斷、陰道異物及鑲嵌性子宮內避孕器取出,到子宮腔畸形的矯正,如子宮腔中隔切除、子宮內膜息肉切除、子宮黏膜下肌瘤切除、治療月經過多的子宮內膜燒灼術或子宮內膜切除,及子宮腔粘黏的子宮內粘黏分離術。

造成子宮異常出血的原因很多,有高達四成是有子宮病變,應迅速就診,尋求醫師協助。門診診斷性子宮鏡檢查是一種安全快速而且有效的診斷工具,可以幫助找出病因,以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以上資料引用:高醫醫訊 婦產部  莊蕙瑜 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