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健】兒童急性胃腸炎

育嬰親子、嬰幼兒照護、輪狀病毒(rotavirus)、諾羅病毒(norovirus)、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台灣急性腸胃炎排名

昨晚的新病人阿德七歲,這兩天因為高燒、嘔吐、活動力減退、並出現水樣腹瀉,來到兒科急診。住院時的他昏沈嗜睡,偶而哭鬧躁動,評估生命徵象後發現,心跳超過每分鐘150下、血壓很低與末梢循環不佳,判斷為低血容性休克。立即給予快速注射點滴進行輸液治療,並轉到兒童加護病房。在積極救治下,阿德恢復得很快,意識、尿量、活動力逐漸改善,第二天就可以轉回普通病房,逐步恢復一般飲食,並且在住院五天後健康出院。糞便檢體證實為輪狀病毒感染。

像這樣的急性腸胃炎高居兒童住院病因的前三名,隨著醫療知識的普及,許多家長們都已經知道,輪狀病毒(rotavirus)、諾羅病毒(norovirus)、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是台灣急性腸胃炎的三大病原。傳統觀念以為幼兒喜歡在地上爬,手腳不潔或是吃壞肚子才會導致腸胃炎。另外,在解釋腸胃炎的衛教時,常見家長有的錯誤認知包括:「寶寶只喝嬰兒奶粉,不會吃壞肚子」、「腸胃炎餓一兩天就會好」、「拉肚子必須禁食,最多只能喝白開水、稀飯湯、稀釋的配方奶」等。

急性腸胃炎多數是由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感染所引致,常見於冬春季節,由於傳染性強,水瀉時一公克糞便可能含有高達千億個病毒,未曾感染過或是接種過疫苗的人只要經口食入上百個病毒即可致病,且病毒在環境中可以存活數天。
因此,病毒性腸胃炎往往經由孩童間分享玩具、書本、遊樂器材,或是經照顧者接觸而傳染。目前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讓嬰兒出生後於68個月大前完成輪狀病毒疫苗接種,可以降低幼兒感染後的嚴重症狀及住院率,可惜輪狀病毒疫苗仍須自費。近年來台灣兒童急性腸胃炎住院率下降,其中輪狀病毒感染年齡層變成六歲以上學童較多,且諾羅病毒感染增加,表示輪狀病毒疫苗對於五歲以下幼兒急性腸胃炎的保護達到顯著成效。

另外時序進入夏天,食物容易腐敗,沙門氏桿菌引起的「夏日腸炎」也蠢蠢欲動。特別是幼兒、老人胃酸不足以殺菌,應當避免生食,各類食物以煮熟為原則家中兩棲類、爬蟲類等寵物也可能是感染來源,必須留意。至於急性腸胃炎的處置原則,最重要的是矯治脫水以及儘早恢復進食,多數不需要抗生素治療。止吐後應先給予口服電解質補充液,脫水嚴重時可能需要注射點滴或住院治療。通常禁食約四到六小時即可逐步恢復正常進食,嬰兒可以繼續哺餵母乳或配方奶,較大幼兒可以先給予稀飯、蘋果、白吐司等,若腹瀉改善則可正常用餐,並避免油膩食物及含糖飲料。喝奶後如果有大量或酸臭性水便,可以更換成不含乳糖的腹瀉配方奶粉。

今年台灣新上市的腹瀉用藥「瀉必寧(Hidrasec)」,可以減緩急性腹瀉時腸道水分及電解質的流失,且較不會抑制腸道蠕動,用於兒童比傳統含有 loperamide Imodium 莫瀉痢、安痢)的安全性高,目前核准使用於三個月大以上兒童的急性腹瀉,一次療程為三至五天,屬於自費用藥,家長可以就孩子病情狀況,請教醫師是否須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