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24小時睡眠清醒症候群】曬太陽調整生理時鐘改善症狀



「非24小時睡眠清醒症候群」的特徵,就是每天的就寢時間會逐漸延後,所以基本的改善方式就是盡量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早中午要正常進食,白天時間最好要活動身體。由於光線對生理時鐘的調整效果非常強大,所以除了早上要曬太陽,每天都要規律地讓身體有自然光線的照射。

 此外,醫療機構的治療方式有早上接受2500勤克斯以上的照明光線約1小時的照射治療,調整生理時鐘機制的高照度光療法,以及服用褪黑激素的藥物治療法。體內的褪黑激素是由腦部的松果體(pineal body)負責分泌,當視網膜接收到光線的照射量資訊後,松果體會收到情報來決定褪黑激素的分泌量。

褪黑激素會在陽光進入視網膜後的15個小時前後開始分泌,在明亮的白天環境下幾乎不會分泌,到了夜晚光線變暗後才會大量增加分泌量。一旦視網膜接收的光湶數量減少,松果體便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分泌過後身體會收到周圍變暗的通知,在早上照射光線後的12~16小時內不斷增加分泌量,過了1~2小時候就會漸漸產生睡意。


摘自:消除睡眠障礙200%基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