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常見塑膠容器之特性及材質說明


塑膠容器「編號」只是方便回收,不代表耐熱程度!!

限塑令,塑膠分類標誌,塑膠材質種類,塑膠編號,塑膠毒性市面上的容器五花八門,什麼款式都有,舉凡保鮮盒、寶特瓶到保麗龍,這些看似環保可重覆使用的容器,其實都是塑膠製品。其擁有輕便、高強度的韌性,不容易被破壞,雖然很方便,但是,這些容器間的差異及特性,也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如果存放冷的東西,如蔬菜、水果等,是比較好的選擇,但其他就不建議了,以免不小心釋放出有毒物質。

塑膠容器,數字越大越安全?「編號」只能參考,不代表耐熱程度。如果仔細看容器,應該會在底部看到一個三角型的標,內有編號1~7,分別表示第一類到第七類塑膠,這是政府為了推動資源回收所做的分類,方便大家辨識,以利回收。不同的號碼代表不同的材質,很多人以為數字越大越安全,其實是錯的,所有塑膠材質的編號及耐熱溫度都只能參考,因為製成塑膠成品後,就已經不是單純的原始材質了。

編號只是為了「回收便利」才分成1~7號,跟能裝什麼食物或飲料的種類、耐熱程度等都沒關係。塑膠如果要製成產品,就需加入許多不同的添加物,會改變原始的耐熱程度,因此如果看到標示耐熱100度,是指在100度前不會扭曲變形,不代表不會溶出有害物質,一旦結構改變,就可能在低溫時慢慢跑出來。有鑑於此,要求業者要標明「產品本身」而非原始加工前材料的耐熱度,建議將編號當成參考就好,還是以「適合」及「不適合」裝熱食來區分產品,較為安全。

PVC易產生戴奧辛,保麗龍會被腐蝕

在這七類塑膠中,問題最多的就是3號的PVC,因為價錢便宜、用途廣,消費者接受度高,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到,要完全不用幾乎不可能,只能多宣導,請廠商改用其他材質。國外許多綠色和平組織也不斷呼籲大眾,看不見不代表沒有危害,拒用才是解決之道。而第一類的寶特瓶也已有國外研究證實,儲存10週後就算未開封,也會產生塑化劑。
 
此外,像是6號的保麗龍,其化學穩定性差,容易被具有腐蝕性的物質(如酸、熱)溶解,在製造過程中就會添加更多化學物質以提高性能,而這些添加物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吃進肚子裡。而7號塑膠則包含太多種不同材質PC來說,原料是雙酚A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只要一點點就會破壞細胞,若使用某些強效清潔劑清洗,或容器表面有刮傷,也會將雙酚A溶出來,美而皿亦是,加熱後會產生致癌物「三聚氰胺」。

容器要透明或碳黑色,別選彩色
如果一定要用,編號245號較安全,皆較不容易與陽光、空氣產生反應,化學結構也較安全、使用年限較長,即使表面刮傷也不會釋放毒物。但是目前只有2號容易回收,其他兩類則不行。此外,雖然5號塑膠標示可加熱,但不論何種塑膠容器,都不應收入食物後再加熱,避免產生有毒物質。

更不要買有顏色的容器,很容易因為加熱、刮傷、碰撞而溶出重金屬染料,如鉻、鉛、鎘等,甚至有機型的偶氮染料(為市面上應用最廣的合成染料),導致慢性中毒、肝腎受損,致癌率大增,要盡量避免購買。只要塑膠產品是彩色的,基本上都具有毒性,只是毒性高低之別,如果一定要買,最好挑選為透明原色或碳黑色的容器,比起其他顏色,相對安全許多。


摘自:毒物專家絕不買的黑心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