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的安全與健康】正確用油的五大技巧


 黑心回鍋油,吃掉你的健康
食用油的安全與健康,食用油的選擇,最好的食用油,回鍋油致癌,外食族必看
食用油的選擇

酸價」是油品劣變、酸敗的間接指標,「酸價」越高代表油品變質越嚴重。長期沒換油除了會產生殘留的砷外,還會讓油的「酸價」變高,曾有黑心業者為了節省成本,油品重複使用,也就是俗稱的「回鍋油」,根據研究,回鍋油不但會造成心臟病,其中來自食物油炸後產生的丙烯醯胺類物質等,更有致癌風險。因此,現在衛生署也規定,油的酸價不得高於2.0,超過此數值或炸油已發出油耗味時,就必須立即換油,否則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開罰。



如何分辨新油或舊油?
新油較穩定,油炸食物時較安靜,如果是回鍋油,炸東西時發出的劈哩啪啦聲音特別大,所以在買油炸食品,如炸雞排等,要是聽到油鍋裡炸東西的聲音很大,就表示是用舊油。此外,若油鍋裡的炸油顏色很深或是黑色,也表示應該很久沒換油了,就不應該購買。


選對好油,不發胖又健康
到底該如何選擇適合的油品呢?目前多分為植物及動物油兩種,植物油比動物油脂安全,但以大豆、玉米、葵花子等為基底的植物油,因含不飽和omega-6脂肪酸,會影響對人類有益的omega-3的吸收,應小心用量;動物油則是怕會過分飽和,導致心血管疾病,也要控制食用量,適當的動物油脂對人體的確是有益的。最應擔心的是植物油氫化而成的人造油,也就是在常溫下液態的植物油轉成固態或半固態的油脂,讓食品方便加工,更能讓食物吃起來酥脆而不膩,最常在漢堡、薯條、糕餅及人造奶油(俗稱乳瑪琳)等中發現,容易造成反式脂肪,要避免食用。


「正確用油」的五大技巧
1.從低溫慢慢加熱,不要馬上開大火,以免因溫度突然升高,分解出有毒物質。
2.油品必須等放涼後才能過濾,否則會開始分解,產生雜質。
3.舊油最好不要使用超過2次以上,並定時以試紙測試油的酸價。
4.一般油炸時,油溫以不超過190度為主,否則很容易產生致癌物。
5.用油的比例為1公斤食物搭配6公斤的油,為了省油而少用食物和油都很容易產生         氧化並分解。


最好的食用油
建議可以選擇冷低溫壓榨的橄欖油,溫度控制較低,沒有溶劑殘的疑慮,可直接食用,被人體吸收轉換後,能排除過多的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養分非常高。購買時選擇有顏色的玻璃瓶裝,如綠色或棕黃色等可阻擋光線,讓油品不變質,並在1~2個月內食用完畢為佳。



引用:毒物專家絕不買的黑心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