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輔具】良好生活品質的好幫手

個人醫療輔具、矯具與義具、個人照顧與保護輔具、個人行動輔具、居家生活輔具、復健、放大鏡、助聽器、拐杖、輪椅
小美阿嬤年底突然中風了,經治療後病情穩定,可返家安養。可是說話不清楚,右邊手腳無力,無法活動,沒辦法走路或自理日常生活活動。小美ㄧ家陷入愁雲慘淡,不知道該怎麼照顧阿嬤?

經本院復健科醫師診斷與職能治療師評估治療介入後,考量阿嬤中風的嚴重程度,治療目標擺在維持阿嬤身體功能與減輕照顧者的負擔。透過輔具的幫忙我們可以讓病人與家屬生活更省力輕鬆。職能治療師的建議有:(1)提供阿嬤居家用照顧床(電動床),方便家屬幫助阿嬤坐起來,減少照顧者因照顧造成下背痛問題;(2)氣墊床墊的使用,可減輕臥床時皮膚壓力,並教導家屬如何協助阿嬤定期翻身,以預防褥瘡產生;(3)當要幫助阿嬤下床時可使用移位機或多功能移位腰帶,方便照顧者將阿嬤移位到輪椅上,推阿嬤外出透氣;(4)若是居住 2樓以上無電梯公寓,上下樓可考慮使用爬梯機;(5)選擇使用便盆椅或洗澡椅,解決阿嬤洗澡問題,並可用打掉門檻或墊小斜坡方式進出浴廁等居家無障礙改造建議,讓阿嬤能安心在家安養,頤養天年。

當我們因疾病或意外失去了身體的部分功能如聽力、視力、行動力⋯⋯等時,輔具的幫忙可讓我們生活更便利安全。甚麼是輔具呢? 輔具是「輔助性科技器具」assistive technology devices)的簡稱,為了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或不便而發明的。 CNS 15390(身心障礙者輔具—分類與術語)國家輔具分類標準,將輔具依照「主要任務功能」分為 11 大類,分別是「個人醫療輔具」、「技能訓練輔具」、「矯具與義具」、「個人照顧與保護輔具」、「個人行動輔具」、「居家生活輔具」、「住家及其他場所之家具與改裝組件」、「溝通與資訊輔具」、「物品與裝置處理輔具」、「工具、機器與環境改善輔具」與「休閒輔具」。但不局限於身心障礙者,其運用可延伸到所有人。 凡是能用來提升使用者能力、讓使用者得以參與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用具,比如放大鏡助聽器拐杖輪椅、家事處理好幫手好神拖掃地機器人等,都算是輔具。有些較簡單或普遍的產品,如便盆椅,洗澡椅等在醫療器材行,或一般賣場就買得到;但若不確定購買的產品是否適合,購買前可洽詢政府設置之「輔具中心」(可上網查詢所屬地區之輔具中心聯絡方式)或本院的復健部職能治療師等相關專業人員,透過全面化的評估,包括考慮生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動參與,居家環境等因素,提供評量建議、購置建議,或購買租/借的管道與資訊,以減少誤買誤用情況。

要如何獲得輔具補助呢?
家屬可先到病人戶籍所在地公所領取「身心障礙證明申請表及鑑定表」,之後到醫院由醫師與治療師進行鑑定,確定拿到身心障礙證明後,民眾依實際輔具需求向戶籍所在地區公所社會課或戶籍所在地輔具資源中心辦理申請及評估作業。新制輔具補助項目增為172項,其中134 輔具需經身心障礙鑑定醫院或輔具中心辦理評估另有38項為不需評估。補助項次為24項。詳細內容或相關規範可參考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公告之「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辦法」。
個人醫療輔具、矯具與義具、個人照顧與保護輔具、個人行動輔具、居家生活輔具、復健、放大鏡、助聽器、拐杖、輪椅

輔具補助服務流程如上,希望透過來自人性關懷的輔具,能創造出使用者的生活滿意與便利。


以上資料引用:台大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