魩仔魚 到底好不好?!
Q:「魩仔魚的脂肪含量少,鈣質相當豐富,且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納、磷、鉀等營養素,加上魚骨極給軟,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對人體骨骼發育很有幫助,不僅適合用來當嬰兒副食品,也適合幼兒、孕婦及老年人食用。」
A:除非確定吃的是「無污染」且「無添加」的魩仔魚,否則不建議。
危險因子:漂白劑、過量的鹽
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喜好,台灣的魩仔魚大多會以漂白劑漂白,同時為了增加重量,會加入大量的鹽,導致過鹹、含納過重,甚至還曾檢驗出有過量重金屬,造成身體極大負擔。尤其是孩童,只要一餐吃魩仔魚,納的攝取就已超過一天劑量,除了會養成孩子口味偏鹹的飲食習性,更會對健康造成終身的影響。
台灣市場上的魩仔魚,普遍存有以下狀況:
●要賣相>>>使用雙氧水、吊白塊漂白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魩仔魚和一般的魚不同,一定要先經過水煮處理才好保存,因此煮魩仔魚處理的鍋子一定要清洗兩次,才能避免受到一般魩仔魚水煮後藥劑殘留鍋中的影響。不良業者為了使魚身顯得明亮有光,「賣相好、有市場」會使用雙氧水、吊白塊漂白。由此可知,想要擁有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消費者觀念正不正確,其實是一大關鍵。
● 要多賺>>>加鹽增加重量
有些業者為了增加利潤,額外會再添加鹽,以增加銷售的重量,結果讓魩仔魚變成不折不扣的高鹽食品。(一歲幼兒建議納攝取量是每日不超過400毫克。)嬰幼兒時期就吃「重鹹」,長大後絕對是高血壓的高風險群,也容易導致心臟和腦中風的風險。因此要慎選信任的魚販,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關,才能真正補充到均衡的營養。摘自:食在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