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異黃酮怎麼吃】從天然食物攝取,安全但熱量高



異黃酮素的食物來源,有黃豆、扁豆(四季豆)、花生、甜薯、胡蘿蔔、蒜、綠豆及紅苜宿類植物等,其中又以黃豆最為豐富,因此不妨多攝取黃豆相關製品,如豆漿、豆腐、豆干、味噌、納豆等。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異黃酮素不易溶解於水,因此生黃豆(每公克含1.54毫克)和熟黃豆(每公克含1.32毫克)所含的異黃酮素最多,豆腐(每公克含0.27毫克)次之,豆漿(每公克含0.1毫克)最少。雖然從食物攝取異黃酮素最安全,但卻容易攝取過多熱量,因為100公克黃豆有275大卡,因此對現代人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保健食品補充,不過建議一定要選擇有信譽、來路明確、標示清楚的品牌。

每日有效攝取量至少50毫克以上

異黃酮素在吸收後會先與葡萄糖結合,經過腸道酵素分解,才能改變成與雌激素結構相似的雜環酚(Heterocyclic Phenols)活躍成分;異黃酮素的代謝不但因人而異,同時也有性別差異,通常女性的代謝效果較強,其他影響異黃酮代謝因素還有腸道細菌不同、食物至腸子停留時間、腸道之PH值、食物中含纖維、脂肪、蛋白和酒精量、藥物(如抗生素)、腸道疾病、腸道手術和宿主免疫力等。所以攝取量應該依照臨床表現來加減,而不是所有人同一個劑量。

研究認為,異黃酮素的最佳攝取量為每日50~100毫克。根據統計發現,英國人每天食物約含異黃酮素1毫克,美國人約11毫克,但亞洲人因多食用豆類製品,含量在50~200毫十唬間,由此可推估每日的有效攝取量至戶要50毫克以上。且由於異黃酮素的半衰期很短,數小時內便會被代謝分解,不會固積在體內也不會儲存在脂肪中,所以即使攝取量大也無須緊張。

● 補充禁忌&注意事項
可能有輕微的副作用:異黃酮素的補充在目前的臨床試驗中並沒有發現嚴重的副作用,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成分,少數個案在實驗中有不適,但也都很輕微,如胃不舒服,一般認為與個人體質有關。不過,由於黃豆中曾發現一些過敏蛋白質,因此對豆類過敏者,建議服用前先與醫師討論。


摘自: 吃對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