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專欄】好發於嬰幼兒時期的遺傳過敏性皮膚炎

    者:林連珠

過敏性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 ,芳香療法,自然療法,預防醫學, 精油保健關於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又叫遺傳過敏性皮膚炎,為一種遺傳有密切關係的皮膚疾病,好發於嬰幼兒時期。

異位性皮膚炎是指因遺傳導致皮膚異常因而病變,會反覆發作且搔癢難當即異常敏感,癢也是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的特徵。但除了皮膚痕癢,患者皮膚亦可能會紅腫、有水泡及結痂。皮膚亦比一般膚質較為乾燥;長期患者的皮膚會變厚及膚色加深。患處會因患者不斷搔抓而破裂,滲出液體,嚴重的話可引起細菌感染,出現流膿現象。同時易伴隨其它過敏性體質,目前發病機制仍然未解。

初次發作多於嬰幼兒時期,總病患大約占總嬰幼兒3%~5%,約30%的病患於1~5歲時發病,約有20%氣喘病童會同時有此病症,更約有50%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合併帶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的問題,此類病患通稱異位性體質

病理學上診斷判定異位性皮膚炎的條件,須符合下列條件三項或以上:
    皮膚搔癢。
    個人或家族有異位性體質。
    持續慢性或反覆性皮膚炎長達六個月以上。
    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同時病灶符合位置。

至今醫療科學尚無法得知發病機制,但經由多數的臨床研究發現數項確定因素:
   免疫功能失調,過敏原因此輕易穿透皮膚引發免疫反應。
   皮膚角質層功能失常,導致皮膚內水分大量喪失,並使過敏原及化學物質穿透皮膚,
    造成膚產生過敏或發炎反應。
   皮膚脂質變異,使脂質量不足稀薄,進而使必需脂肪酸代謝異常及建構角質層細胞
    粘合劑神經醯胺(en:Ceramide)大幅減少,皮膚變的脆弱、乾燥,而且容易併發某些
    發炎狀。

目前醫學臨床上將此症分為三期:
1.嬰兒期:多數病患於2~3個月大時即開始發病,並持續約2~3三年;多半在雙頰、前額
                  及頭皮顯現,常見的症狀為乾冷時兩頰變得乾燥、發紅、脫皮,但嘴部和鼻
                  部外周圍正常,同時下巴亦顯現病症,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口唇周圍結痂、
                  分泌物、脫皮;而此時嬰兒易因病症的刺激而不安、躁動、不易入睡;但與
                  尿布疹不同,包尿布部位通常不會發作。約50%病患可於兩歲前痊癒,但其
                  餘則會延續至兒童期。

2.兒童期:此時期會「癢疹型」或「苔蘚化」造成灰褐色皮屑、皮膚變厚、粗糙且深的
                  皮路或黑色素沉澱,主要顯現於手肘窩、膝窩頸部與手足關節處且對稱
                  分佈,衣物緊密包覆患症部位導致摩擦更會加重病情,或是兒童因搔癢而抓
                  患部也會使症狀惡化、甚至成為一個惡性循環:「越癢越抓、越抓越癢!」
                  而冷、熱、乾燥的空氣、情緒、壓力的刺激……亦會加重病情等,若為增厚
                  性乾燥病灶,經過度抓癢後,會破皮、濕潤、結痂。多數病患可於12歲前逐
                  漸痊癒,極少部份病人會再延續至第三期。

3.成人期:若非前兩期延續,則此時通常在青春期時發作,可能原因為荷爾蒙的改變或
                  青的壓力;多為慢性濕疹性狀況,好發於手肘窩、膝窩、頸項、前胸部、
                  手腕、足關節……,一般而言病患應在30歲前後可痊癒。

臨床上,診斷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會藉由視診,判斷患者是否亦為異位性體質:
    手部產生溼疹。
    四肢屈側的皮膚炎。
    眼睛周圍產生溼疹。
    肛門及生殖器周圍產生慢性皮膚炎。
    任何面積最大的地方,列:肚子.乳頭.手掌.腳背.內耳道.脖子.腋下·大腿·臀部。

下一章 我們就來談談目前正統醫學的治療VS芳香療法的運用 (未完待續)



byIFA英國國際協會 台灣分校  富麗佳人企業集團